曼生石銚提梁
石銚提梁壺的來歷有一個小典故,話說曼生某日勞累不適,修養于家中,好友江聽香聞之,登門探訪。曼生設茶待客,二人以茶為題,相談甚歡。談及古人所用茶具,認為“器之要者”首推銚,煎茶煮水皆宜。
曼生石銚提梁的來歷有一個小典故,話說曼生某日勞累不適,修養于家中,好友江聽香聞之,登門探訪。曼生設茶待客,二人以茶為題,相談甚歡。談及古人所用茶具,認為“器之要者”首推銚,煎茶煮水皆宜。
曼生石銚提梁紫砂壺圖片
古人以石、銅、瓷為銚,讀銚以薄為貴,故因石銚太厚而不宜,銅銚則腥澀異味,瓷銚又不耐火,談及此,聽香言之:“曼兄,何不以紫砂而為銚”。曼生早有此意,乃欣然提筆,畫銚以為壺型,為適手而設置提梁。
壺成,初命其名曰銚梁,又思不妥,因銚之初乃石器,故命名之曰石銚提梁,取清新、原始之意,終成一經典曼生壺式中重要器型之一,最初的曼生壺壺身銘文:“左供水右供酒學仙學佛付兩手。壬申之秋阿曼陀提梁壺”,此句銘文也是曼生寫實心致,有較高的人文價值。
而關于這句銘文有更深的涵義:壺身上有寫“壬申”就是嘉慶十七年,也是陳曼生任溧陽縣宰的第二年,壺銘“左供水,右供酒,學仙學佛付兩手”,這是一句言志說心銘。
從留傳于世的“曼生提梁”壺看,陳曼生、楊彭年所制,主要特點是壺身上小下大,重心下垂,呈“金字塔”式,壺流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,提梁不分叉。
周桂珍制 徐秀棠刻 曼生石銚提梁紫砂壺圖片
此壺名為《曼生石銚提梁》是周桂珍老師全手工制作而成的,壺泥料為原礦段泥,壺容量為460cc,曼生提梁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器形形制之一,也是各個藝人爭相仿效的經典壺型之意。此壺體是由徐秀棠老師刻繪“酌古又斟今 己巳年冬月 秀棠題 酌古又斟今 于桂珍所作砂壺”,反面刻繪竹葉下的居士,由下至上形成近梯形狀,高高的橋塑鈕加以變化、緩動,配以長直嘴,顯得通壺精實有神。線條交代清晰明確,提梁內圓外方與壺身銜接自然有度,配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先生刻字,更添雅趣。
底款『周桂珍』,『寒碧居』,值得推薦。
楊夢婷 曼生石銚提梁紫砂壺
曼生石銚提梁壺,380cc,原礦段泥制作全手工壺,整款壺透露著端莊、古樸的感覺,極具欣賞、收藏價值!
此壺壺身與提梁比例各占一半,整款壺由下至上形成梯形狀,中間呈現出隆起的半圓蓋,高高的橋鈕略微扁平,鈕孔半月狀甚是富有情趣。直流嘴堅挺而出,整款壺極富精神。
壺身正反面通體刻繪山水圖,刻繪清晰細膩,顯得文人氣息頗濃。此壺器形穩重,線條交待清晰明確,提梁方圓兼濟,是一款渾厚中見清秀的大雅之壺
楊夢婷 曼生石銚提梁紫砂壺
全手工曼生提梁壺,原礦降坡泥果然與眾不同,與剛剛看到的段泥相比,此壺色澤亮麗;同時容量較小,顯得清秀可人,喜歡把玩的壺友不要錯過!
此壺做工與段泥壺做工不相伯仲,工藝精良,都堪稱上品。砂質極好,為泡茶利器!
此壺的提梁較為圓潤,過渡和緩,整體梯形較為明顯。隆起的蓋子顯得豐腴飽滿,嵌蓋包裹在壺身內部,渾然一體,布局緊致而有度,構思合理。
壺身上刻繪有茅屋和山水,一片清幽雅境,令人聯想無限。
姚黎明 曼生石銚提梁壺
此款曼生石銚提梁壺采用了原礦段泥制作而成,壺容量為420cc,用簡潔的線條和造型打造的此壺簡練而不失精致,樸實而不失雅味。橋紐,蓋微穹,提梁硬朗而不失柔潤,與壺身的銜接舒坦自然,壺嘴直而俏,挺俏大方。
壺身正面刻繪“寧靜致遠”,此壺在實用的同時,更是意蘊深厚,值得收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