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生汲直
汲直壺是曼生壺式之一,為道光時期典型造型,在楊彭年制陳曼生銘款的傳器中,有幾件是圓柱體造型的作品。此壺名來自漢武帝時的大臣汲黯,汲黯性情剛正,好直諫廷諍,漢武帝劉徹稱其為"社稷之臣",守節死義,難惑以非。后被世人稱為“汲直”,是后世諍臣的典范。
曼生汲直壺是曼生壺式之一,為道光時期典型造型,在楊彭年制陳曼生銘款的傳器中,有幾件是圓柱體造型的作品。此壺名來自漢武帝時的大臣汲黯,汲黯性情剛正,好直諫廷諍,漢武帝劉徹稱其為"社稷之臣",守節死義,難惑以非。后被世人稱為“汲直”,是后世諍臣的典范。
清 方拙 調砂 曼生汲直紫砂壺圖片
曼生讀《漢書》,感嘆漢武帝的大臣汲黯,常直言切諫,曾指責漢武帝“內多欲而外施仁義”。張晏有“汲黯方直,故世謂之汲直”(這句話理解為,汲黯做事情很正直,所以當時大家都簡稱他汲直)的評語,曼生遂萌生了“汲直”壺型。
太史公司馬遷言:"好學,游俠,任氣節,內行修絜,好直諫。"張晏有“汲黯方直,故世謂之汲直”。因其不畏權威,好直諫,所以后世也多稱汲黯為“汲直”。
朱石梅摹《茗壺二十品》為承名世鉤。每圖題記,為陳曼生、郭頻伽等人所署。其中有“汲直:苦而旨,直其體,公孫丞相甘如醴”。
汲直:《漢書·賈捐之傳》:“置之爭臣則汲直”。張晏注:“汲(人名)黯方直,故世謂之吸直”。些處指壺形。
旨:《禮·學記》:“雖有嘉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”。注:“美也”。此處指茶味。
公孫丞相:即公孫弘,漢時薛人,字季齊。少為獄吏,有罪罷免。家貧,牧豕海上。年四十余乃學《春秋》雜說。武帝時初為博士,詔徵文學,弘復對策,擢升一。累遷丞相,封建平侯。開東閣以延士,俸祿所入,盡給賓客。已則食止脫粟。按租米僅脫稃谷曰脫粟?!蛾套哟呵铩罚骸瓣虌胂帻R,食脫粟飯”。
醴:甘泉也,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倉青岑之玉醴兮 ”。
品冠溪山款 曼生汲直紫砂壺
汲直壺,簡潔大方,直筒型的壺身秀麗挺拔,折肩、短頸、流嘴挺拔,隨性扣把,宛若耳狀,口蓋密合,壺底工整,工藝講究,整體造型于折肩以上較有變化,粗與細對比、直線與曲線的對比甚是明顯,汲直壺表現出氣韻深沉、渾樸古拙、渾厚大氣的氣質,同時還多了一份富麗飄逸的美感。直筒型的壺身又似乎汲直傳達的是一種剛勁正直、敢于向他人諫言的正義精神,恰如《周易》“君子當直道而行”的寫照,正直不阿的精神氣質與風骨自然而出!
不同名家的汲直作品:
1、瞿子冶銘刻汲直壺
▲子冶銘調砂汲直紫砂壺圖片
壺公冶父款
壺身一面鐫刻:“有酒學仙,無酒學佛。子冶?!绷硪幻娼撞靠讨?,濃淡疏密,錯落有致,上部大面留白,頗有意境。
2、楊彭年瓦當汲直
曼生汲直紫砂壺圖片
嵌蓋巧妙制成瓦當形制,高柱鈕。壺身刻銘“方山以樂,友竹”,整器制作嚴謹周正,氣韻質樸壯碩,包漿渾厚。
3、清代方拙汲直
▲方拙仿時大彬汲直紫砂壺圖片
這件汲直壺是方拙所仿制,摻桂花砂,壺底刻款“時大彬制”,蓋款“方拙”,汲直壺是方拙代表作,蘇州博物館亦有方拙汲直壺的收藏。
4、裴石民汲直
裴石民 曼生汲直紫砂壺
5、何道洪汲直
▲何道洪大涵紫砂壺圖片
此壺造型脫胎于汲直,身正直,耳偏大,于直正硬朗中略帶厚潤。此壺正、直、圓、潤、厚、樸、文、智、涵,九字感悟此壺之美,亦不能言盡矣!
汝心已見大和尚,何須他處尋佛?此乃大涵壺也!
紫砂壺圖片
此壺身筒銘文:愛惜精神,留他日擔當宇宙;蹉跎歲月,盡此生污穢乾坤。
這句話見于清代山陰金《格言連璧·學問類》,其意是:要珍惜自己的精神,留待將來擔待大業;讓時間白白的溜走,這樣的一生,是玷污大地乾坤的。
6、汲直雙圈
▲時大彬木印款雙圈大壺圖片
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
▲清道光二泉款汲直雙圈紫砂壺圖片
銘文:需于泥,介于石,洌寒泉,永貞吉,二泉。
7、吉安變體汲直
▲吉安制子冶銘 曼生汲直
壺公冶父款
銘文:肯負春鶯空谷期,瓊華珠樹最相思。如何留得姮娥影,莫遣銀蟾過別枝。半園月夜梨花詩四首之一。南田。